{ SKIP }
文:MenClub 魏文青  
POSTED ON 09 Oct 2015

對,「Jimmy Ming Shum」就是香港攝影師沈平林的英文名,不是文青懶得去想個特別的題材,而是文青認為「Jimmy Ming Shum」這個名字,要成為一個題目絕對是綽綽有餘。

第一次接觸Jimmy Ming Shum的作品,是當年他在某潮流雜誌的最尾連載的「東京女孩」專欄。明明你是想看看有什麼好買,卻發現頁尾竟然會有一張又一張的黑白照、入面有一個又一個看似只是隨意漫步、卻又能勾起你心頭某種燥動的女孩。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燈光昏暗、「咚吱咚吱」的Disco中看到一個穿著一身白衣又Pure又True的氣質女孩在閑庭信步一樣──不是完全沒可能,但你絕對把她記一世。所以我也很順理成章地把攝影師「Jimmy Ming Shum」的名字記起來了(不要問我為什麼記住的不是那些女孩的名字)。

在香港的時候文青也試圖相約Jimmy為MenClub做一個專訪,但一向要中日兩邊飛的Jimmy實在忙不下來。適逢早前文青到東京工作,剛剛又遇著碰巧,Jimmy也有數天的時間在東京的家中,於是文青就冒昧造訪,登堂入室地訪問這位在我心中(?)估一重要席位的藝術家。



當初是如何成為一個攝影師?

「這個也是很多人問過的問題(笑)…我自小就喜歡與藝術有關的東西,因為自小好奇心就比較大,喜歡觀察事物…那你一定是對某樣事物很有興趣、很關心你才會想去把它紀錄下來。小時候就會畫畫,那時候很喜歡馬,於是看完馬後回家就會把牠畫出來。到中學時接觸了攝影,就開始很沉迷。攝影與畫畫的分別是畫畫要長期坐在室內畫,但攝影就要走出去,可能是上山看日出,可能是揹住相機四處去,這樣的創作模式很能配合我的性格,所以就愛上攝影了。」

 「其實我讀攝影的時候首選不是成為一個商業攝影師。因為當時我選的那一間學校的宗旨,是訓練出藝術家的。學生畢了業可能是教書、可能是做藝術家、甚至有次我去問一個學長他在做什麼,他說『我是駕的士的』──但他還是一個藝術家。那時候如果同學看到你在黑房曬一些很商業的照片,他們還會質疑你『搞什麼呀?』。」



「後來回到香港的時候也因為不想成為一個商業攝影師,於是就選擇去做第二志願的東西,就是去做廣告。但始終在美國做了那麼久藝術,心裏面總是有些不習慣要去做一些太商業的東西,總執著於自己的創作要是純粹的個人表達。所以有些時候就會覺得這個作品除了幫客戶賣廣告之外,好像沒有什麼意義似的。」

 「尤其是當時我決定不做廣告,又不想做商業攝影師,有段時間是想不到究竟還有什麼可以做。再加上當時香港的經濟環境等等又處於低潮,所以有一段時間是比較不開心的。」


訪問是在Jimmy於東京的家中進行。一入玄關就見到佔據整道牆的玻璃窗,窗前就是木製的飯檯。上面再加一杯綠茶,一本雜誌。整件事,很「無印」。


但既然現在大家都知道「Jimmy Ming Shum」這個名字,就代表故事接下來一定有「但是」吧?

「當我完全沒事可以做那個時段,我經過藝術中心時,看到一個旨在幫助未曾在香港辦過展覽的新人資助計劃。其實回到香港之前一直都想辦一個展覽,但又一直未有行動。那時候想,反正都沒有什麼事忙,不如先報了名逼自己搞一個展覽再算吧。就是這個展覽之後,文化博物館的人員看到我的作品,也收購了幾張,然後他們告訴我日本有個攝影博物館正在全球徵集照片,而評審之一就是荒木經惟。當時我很想把我的作品給荒木經惟看一次,於是就參加了那個展覽。後來成為唯一一個有三組作品入圍的參加者,於是我第一次飛到東京接收證書,遇上荒木經惟和另一位日本攝影師細江英公…這差不多已經是十年前了吧?就是這一次認識了不少與攝影有關的人,於是慢慢開始在日本的工作。」


窗外放眼望去都是兩三層高的房子。Jimmy說這區算是日本富人聚居的地方,每一間屋都有特別設計。

訪問完成後,Jimmy帶著我們在他家附近走走。特別提到日本住宅的地下通常都會有單車停泊位,頗為貼心。

在紐約讀藝術,回到香港拍廣告,最後又因緣際會地到日本發展,如果要在這三個地方選擇一個,你又會怎麼選?

「紐約是攝影師的天堂。那裏有很多博物館、全世界的人才都在那,但現在的我已經沒什麼可能會搬回紐約發展。日本是我第二喜歡的地方,因為日本是一個攝影大國,這裏的攝影文化比香港要早很多。所以這裏的攝影氣氛、大眾對攝影的了解、看法都會比較成熟,品味亦會比較寬。亦因為日本夠大,所以能夠支撐很多單純的個人藝術創作。但對比起來香港的攝影很多時就要與某一個行業拉上關係,例如時裝攝影師、明星攝影師或者婚紗攝影師。」

「當攝影成為一個職業,就一定會牽涉到很多妥協、計劃,就怎樣都比不上自己決定怎樣做來得高興。日本的好處就是它在商業攝影之外,還有一個空間去接觸一些不是商業的攝影,例如我可以到書局看看攝影書、到藝術館看看展覽,讓我透透氣,保持對攝影的熱情。」

Jimmy家附近的小區風光。

那麼,傳說中的「東京女孩」系列,相信就是你「透氣」的成果吧?

「『東京女孩』一開始只是我在公餘時間的一個實驗和練習。因為我有時有些對攝影的想法-例如怎樣才算一張漂亮的女生照片-不能夠在工作上完全發揮出來。可能是一個宣洩吧,於是就決定用自己相信的方法,去影自己喜歡的照片,也沒想過是一個『計劃』來的。」

「平時我影過很多明星、模特兒,但那種拍攝方法跟我現在影東京女孩是很不同的。所以我就想用我自己喜歡的方法再去影一次。我覺我平時工作上拍出來的那種是漂亮,但不是最漂亮。我覺得最好的攝影不可能是刻意設計、計劃出來的。我經常說攝影是一種緣份,最美的畫面可能出現在你沒有準備的某種光線、某個瞬間,那你不可能在它出現之前就計劃把它拍下來。就像人生一樣,你將會遇上什麼結婚對象、什麼事情,都是不能計劃的。那時我就是把自己對攝影以至人生的一些想法放進了作品當中。」

說起影女孩,文青一直都認為香港的生態很奇怪──我們不是不喜歡看漂亮的、性感的女生,但香港卻從來沒能解構出一個「寫真界」。反過來日本的寫真界,不管是影人的還是被影的都一直是人材輩出…背後的原因又會是什麼?

「一方面,香港的市場比起日本要小得多,就算日本的寫真市場近年其實也一直在萎縮,那本來就小的香港就更難(支撐一個寫真市場)。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國人的關係,所以對事情的接受能力會比較低,例如會覺得女性不穿衣服就一定是咸濕。例如你看國外的攝影作品很多都有女性裸體的部份,但香港…可能大家自小接觸藝術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即使你在街外展示一個雕塑是不穿衣服的,大家反應也會很大,好像越來越保守。但在歐美、日本因為大家接觸機會比較多,所以就不會覺得性感是一件很大不了的事。」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附近的一個和式公園。日本之所以好住,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城市之中都可以找到一個如此寧靜的地方。

好了,最後一條問題:Jimmy影過N個漂亮女孩,那能否教一下MenClub的Gents,如果把一個女孩拍得漂亮?

「這個要看你對『漂亮』的定義。如果是商業上的創作,當然有很多技巧、光線、角度的東西可以設計出來。但一般來說,我覺得最重要是自然。即使商業創作有很多限制,但我都希望能在現場把所以地方都做到最好,減少後期的修改。我覺得人本身就有種『美』,當你改得太多,即使是商業作品的標準,那也不是『攝影』,而是插圖。所以東京女孩系列我也不會做任何修改,我是簡單地想紀錄一個人的真實面貌,發掘她自然的、真實的美。那如果你用後製把她的身形或者面形修改了,那對我來說就沒有紀錄的意義了。」

這一張是Jimmy於整個東京女孩系列中最喜歡的一張

因為和「達哥」拍廣告(以及傳緋聞?)而廣為人識的沖繩女孩「Michelle Yoshikawa」。其實早於四月時,Jimmy就為她拍過一輯作品。6月時更加拍了段「沖繩的女孩」短片。

後記:這一次,可能是文青在日本做過那麼多訪問之中最緊張的一次。除了是因為第一次遇到Jimmy Ming Shum的真人外,更是因為我相信藝術家們都有個「格」,或多或少都有點兒「藝術家脾氣」。事實也果然如此──但卻是「好脾氣」。Jimmy不僅有問必答,而且完了訪問還帶文青與攝影師到他家中附近閒逛,感受一下東京的小區風情。但要數到最難忘的,就是這次訪問的攝影機位置,是Jimmy親手放的(順帶一提,反光板也是他友情提供)──由受訪者親自來決定攝影機應該放在哪兒拍他自己,應該是訪問一位專業攝影師的好處吧?

Jimmy Ming Shum on facebook

Tokyo . Girls 東京 . 女孩


不論你對ViuTV持有甚麼態度,你都不能否認它近年為香港娛樂圈捧出一群至少有話題性的年輕面孔。單論《全民造星》系列就為大家「貢獻」出Mirror、Error、P1X3L、Collar四隊組合,再加MC張天賦、Mansonvibes 張進翹、A ...
people
【MenClub People】鍾意,己經夠啦 - Johnny Hui 強尼
30 Sep 2022
第一次親眼「見到」洪嘉豪,是去年年尾在Jace (陳凱詠) 的演唱會上。雖然當晚他只是作為觀眾於台下睇Show,但每到Jace準備邀請嘉賓上台時,我旁邊就會有個不知名男觀眾,不停用洪嘉豪欠他錢沒還似的語氣大叫「洪嘉豪 ...
people
【MenClub People】一步一腳印 - Kaho Hung 洪嘉豪
04 Ju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