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瑞士機械錶的世界,必定經常見到「COSC 瑞士天文台官方認證」這個詞語,Rolex、Breitling等主流錶廠都會為自己的機芯進行COSC認證,連Ball Watch都力推首枚自家製天文台機芯。說到底,擁有這個認證的所謂「天文台錶」可以有幾準? 要通過怎樣的測試才能得到COSC? MenClub即刻為大家解構。
太長遠的歷史先不贅述,現行的COSC標準始於1976年,指符合ISO 3159《具有擺輪游絲系統的精密手錶》,需經過連續16日,以5個方位 : 錶面向上,錶面向下,3點、6點、9點鐘位置向上,在8、23、38度攝氏溫度下進行測試,完成共7項指標,才能得到COSC認證,而我們經常聽到的-4/+6秒/日,就是其中一項平均日差。
需要留意的是,現行的COSC,只是針對機芯,而非組裝好的腕錶,當錶廠將機芯送上,就會統一用COSC的官方指針、手動上鏈錶冠等標準零件進行測試,若是自動機芯,則需拆除自動盤,因為所有機芯也需由人手上鏈至滿鏈狀態,自動機芯也不例外。
看到以上的條件,相信大家都明白,COSC只是測試一般狀態下的機芯準確度,甚麼抗磁場、耐震、防水都不在測試之內,甚至可以說,COSC在頂級機械錶的世界裡,只是一個標準Pass Marking,很多大廠都有比COSC水平更高廠內測試。
例如PP的廠內標準要求達-3/+2秒,積家玩足1000小時測試,要合乎-1/+6秒的標準,所以也有一派名廠並不會參加COSC認證。另外,COSC只在機芯的準確度著手,未必保證腕錶的完成品也能具-4/+6秒的水平,所以也有專業錶人並不看重COSC認證。
不過統計上,每年二千多萬隻送檢的機芯,也只有2% — 3%能奪得COSC認證,就像香港有大學學位的人士,雖然好似一街都係,但放諸整體人數,已經是精英一群。(也與有COSC天文台錶一樣,有認證,不一定十分勁) 幾年前Omega帶頭玩METAS認證,說是水平比COSC更強,我們明日繼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