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減少一半,但唔使炒人,讓他們工作半天,按照現時人工出糧,不過要取消所有假期,請所有人試著銷售庫存。」他力排眾議,把工人變sales,事前人人半信半疑,結果兩個月把存貨清得一乾二淨,工廠恢復全天候工作,一個都沒有炒,再次證明窮則變、變則通。
創業初期,「經營之神」已相信人的價值,用人勿疑,放心把開分店的重任交給後生仔處理,絕對破格。1960年,松下表明希望成為第一間實施「5天工作」的日本企業,同時維持員工的薪資水平,追平美國的勞工制度,同時又能提高生產力,一度被管理層質疑,終在1965年4月,松下電器真的成為全日本首家實施「5天工作」的公司,兼且生產力大幅提高。
松下生前,會客室總是掛起四個字「共存共榮」,這是他的處世之道,從員工、顧客、朋友到陌生人。他一直致力培育公司的人才,1979年創立松下政經塾,為全國培養未來領導人才。「一個公司能否成就大業,基礎是在於人,所以,首先要讓這些人有所成長。」他深信不疑。
松下的例子正正說明,減薪裁員不是唯一逆疫的辦法,自願減薪或延遲出糧未嘗不是好事,但是勉強無幸福,今日球星分分鐘認為自己救市比球隊的力量更強大。首先,老闆要明確顯示到,相關資金能夠造福基層員工,而非肥上瘦下;其次,球隊在收入回復舊貌時,可考慮補償球員相關損失;第三,雙方也可考慮成立短期救命基金,共同管理,以免有人中飽私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