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日科學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跨國研究小組試圖以科學解釋一個假設問題,即蜻蜓是否擁有自印度經馬爾地夫跨洋飛抵非洲,再返回原處的獨力飛行能力,該小組建立左一套模式,發現蜻蜓確實可能做到上述假設描述的情境。此項研究的假設命題來自2009年,一位名叫安德森(Charles Anderson )的海洋生物學家係馬爾地夫觀察到不尋常的動物行為,一群蜻蜓似乎從遙遠的印度飛來,接著再往東非的方向飛去。
雖然同2009年比較,如今已有12年的科技改進,但現今人類依然無法直接係細小的蜻蜓身上安裝訊號發射器甚至攝錄器材去紀錄同追蹤蜻蜓飛行實況。只能透過較間接的方式分析其遠渡重洋飛行之可能性。研究人員隨後分析左蜻蜓體內存儲的能量、單次最長滯空時間以及有利進行遷徙旅程的風向等因素,之後再利用相關數據建立一套模擬模式,當這套模式開始運轉,科學家發現,蜻蜓確實擁有遠渡重洋的能力。報告顯示,考慮到季候風提供的幫助,大約15%的蜻蜓可以係春季自印度乘風飛行到非洲,而到左秋季,就會有4成蜻蜓可以乘著風勢幫助下,反向飛返印度。研究數據證明小蜻蜓真係好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