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December 10, 2021 6:30 pm

幕後團隊是一個節目的「大腦」,節目真正的創作者,但之所以叫「幕後」,就是因為一般而言,他們都是站在鏡頭後方、觀眾看不到的位置,唯一「亮相」的機會,大概就是名字出現在節目最後的製作人員名單。可以說,他們大多時間都是「默默無名」的。

「格仔導演」Mike導的出現,算是打破「幕後人員留在幕後」的慣例。在Mike導的節目中,主持們依然是絕對的主角,而Mike導及一眾幕後團隊的參與,則令觀眾更直接地了解節目組的初心,帶出節目更深一層的意義。

Mike導說一個節目的製作流程主要分為前、中、後三期。其中,中期是拍攝,後期是剪接,都是大家顧名就能思義的流程,而前期就是一個節目的靈魂所在。「我和組員都秉承著一個想法,就是把我們想拍的東西放在優先位置,很少會因為今期流行而拍。反而是,我們很想做某些東西,不如試試向這個方向計劃。」

「『度嘢』的過程其實有快有慢,可以一天之內想出很多東西,但我們也試過用半個月至一個月,想好了整個模式,好實在了,其實要開始拍了。但某一天我回到公司,突然想,不對,有這些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行。於是大家就會很認真地討論是否真的不行,最後把整堆東西完全毁滅,從頭再來。」這種謹慎,是因為對自己的作品有要求,「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定好了主題,到真正拍攝時其實很難再有甚麼大的改動。所以前期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怎樣確保前期的計劃與最終成品是一致的。」

作為一個打工仔,我絕對能夠想像在時間壓力之下,突然要重頭再做的恐懼與沮喪,就連Mike導也說他好慶幸地有一個志同道合,而且創作氣氛良好的團隊,「團隊沒太多怨言的原因,是因為大家知道是為件事好,大家都想做一個有意義的節目,這也是我們其中一個創作宗旨──而且始終是我話事嘛 !他們總要遷就我的(笑)。」

「有意義」大概就是Mike導團隊製作的節目的一大特色。有趣的是,節目出街後觀眾理解到的「意義」,與前期時Mike導團隊想表達的意義,好有可能是不一致的。「早兩年吧,我不斷有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放進節目裏,亦很期待觀眾看到後的反應會是我預期中的。但做著做著就會發現,其實你猜不到觀眾對那件事會有甚麼反應。漸漸我就學到,比起我在節目中拋出一些訊息,然後觀眾說『Mike說得對』、『說得不對』,我更喜歡拋出某些東西後,有觀眾去討論是對或錯,有人覺得對、有人覺得錯,大家很熱烈地討論,這是我近半年至一年最開心看到的結果。」

說起創作,Mike導可以說是滔滔不絕。他為自己的節目經常要上山下海解話:「除了因為我自己喜歡大自然,更因為我相信苦難會令人與人的關係更好,亦會令人在短時間內有不錯的成長。可能當刻他未必好享受,但完成了他自己也會有一定的成功感。」他甚至坦言節目刻意選用「新人」的原因,是「我不會選一些很難控制的人去拍節目,因為拍我的節目一定比拍其他節目更辛苦,如果藝人有一點,哪怕是一點點不信任我們,件事就不成了。所以的而且確,我是避開一些較資深的藝人。如果將來有機會與他們合作,我有沒有信心去控制他們,或者拍出現在的節目水準……我覺得是個新挑戰,但我會跟你說我沒信心(笑)。」


Mike導說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發的世代,「睇多啲嘢」對所有創作人都是有益的,「電腦、電話,透過它們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一定會幫到你創作。電腦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我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前期資料蒐集時必須要用到。甚至剪片,的確,我們製作節目時通常是用檯機去做剪接,但有時當你『秘撈』的時候,手提電腦的確方便很多(笑)。」

「雖然我對電腦不算非常熟悉,但如果要我選一部電腦,它的運算速度非常重要,尤其是使用剪片軟件時必須要流暢,這是十分基本。螢幕當然也不能差,至少我看我自己的節目,或者拍回來的片段,顏色必須要準確。這兩樣是比較優先的。」Mike導訪問時手持的MSI Creator Z16 藤原浩聯名限定版電腦,就符合他的日常要求。Z16配備11代Intel Core i9處理器以及GeForce RTX 30系列GPU的NVIDIA Studio,能輕鬆完成所有影像及影音處理,用作上網或「睇嘢」更是用牛刀殺雞。配上16:10 Mini LED高畫質、高準色觸控螢幕,令創作更為精淮可靠。

Mike導也說熱愛戶外活動的他,其實也有「毒」在家中的需要,「我也會打機、睇劇、睇電影,我也會有想整天待在家中的時間。」而Z16的螢幕有165Hz高刷新率,無論是打機、煲劇都能呈現清晰流暢的畫面,滿足其休閒需要。

是次限定版更搵來「裏原宿之父」藤原浩聯名推出,電腦印上藤原浩主要品牌Fragment Design的閃電標誌,更加推霧面黑色以呼應品牌的「黑魂」,亦有專屬配件禮盒,包含聯名特製款滑鼠、滑鼠墊及筆電保護袋,皆印上象徵潮流時尚精神的閃電Logo。「掛著藤原浩的名字會不會吸引一點?當然會啦大佬!出面的波鞋掛住他的名字,個個都搶。我想不想要?當然想要啦!(笑)。」

「我覺得是因為他很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所以不論藤原浩聯乘甚麼,大家都會搶,而我覺得這是有型的。每一個創作人都在追求這回事,追求著自己的作品不需要刻意去加些甚麼,大家也看得出是你的創作。有時,不是因為大家覺得甚麼好,你就創作那東西出來;而是你自己覺得甚麼是好,你才去創作出來。當你做得好的時候,慢慢就會成為你的標誌、特色。」

「我覺得風格和類型是不同的。如果有日我去拍劇、拍電影,我希望大家從我的劇或電影中看到我的風格,而不是我一拍劇或電影,大家就覺得變質了。甚至說得極端一點,假如有一日不知為甚麼我去做首歌,那首歌也有我的味道,那就是個人風格——嘩!好虛呀! (笑)。」

「個人風格」的確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甚至「我們理解的Mike導個人風格」,與「Mike導本身想營造的個人風格」,很大可能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老實說,近半年來我是『衰咗』的。因為多了人留意自己的節目,我是偏重了做自己想做的節目。我也在慢慢尋找平衡。」

「雖然我對外的形象,我會形容是正面、樂天一點,但擔憂其實無時無刻都出現在我的創作過程之中。」Mike導說這是他首次向外分享創作上的擔憂,「坦白說,小弟做綜藝都有五年,今年年頭完成一個較受歡迎的節目後,我更加覺得應該要做點不同的事。我是很抗拒拍『第二季』的人,因為我覺得一些好看、精彩的東西,正是因為它有遺憾。正如《男兒當入樽》,正正是拿不到冠軍,你才覺得它好看。如果不停開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你不厭我也厭啦!我厭就未必能夠做到好看的作品。所以是不斷擔心中,來年的創作也在擔心中。究竟會做一個怎樣的節目、是不是繼續做綜藝,這一年都不停在思考。」

「面對這些擔心,除了自己保持正面、開朗之外,其實真的沒甚麼可以做。是呀,是很灰的,有時做創作真的是這樣。我好想做一些新東西時,世界未必會這樣想,而我是否要不停做一些大家都覺得、甚至我自己也覺得一做就一定成功的事呢?有時創作的精彩就在於去博,你不肯定行不行,但你去博,博到它成功,我覺得這就是精粹所在,而不在於做一些一定會贏的事。」

「我自己想試,而又覺得可以搏一搏的,可能是戲劇類的東西。劇集、電影,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很想去搏一搏。因為我知道很多人覺得我們做不到,我好想告訴那些人,我們做得到!」

Editor: 魏文青

Photo: Dicky ma @ Dicky-manana.com

Video: Casper、Ivan、Dave @ MenClub

Makeiup & Hair: Phoebeaki

Styling: Mr.Big Children

Wardrobe: Engineered Garments(HBX), Carhartt W.I.P., Armani Exchange, Concept Store, LAKH Supply, New Balance & Blue Blue Japan(Stylist Own)

Special Thanks: Deric Wong Studio @SOD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