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旅行,即使偏僻至埃及或摩洛哥等地,都總會見到有可樂賣,於是我萌起一個想法:「為什麼到處也是 Made in China 的東西,卻未有一個中國品牌是世界國地也找得到?」既然中國一個這麼大的國家也容不下一個「國際品牌」,又怎能對香港這個微型城市抱太大期望?所以,看到 Michael Lau 這位一早揚威海外的本土創作人,小弟不但心存感激,還對香港出品及創作有一丁點希望。 |
早前 Michael Lau 就舉行了自己的第四次個人展覽,MenClub 有機會跟他坐下來,討論一下他的去向,以及香港創作的發展。 |
Reason behind this Exhibition......「『鍾意』已經足夠成為一個理由。」 |
在很多人眼中你已上了岸、出了名,為什麼還會想以一個傳統展覽來推出新作? 因為我喜歡,喜歡白色牆、museum、gallery、展覽場地,其實「鍾意」已經足夠成為一個理由,很簡單的。 究竟藝術家通常是為了想舉辦展覽才去製作作品,還是夠了作品才想弄展覽? 以我今次為例,可能要由1993年開始講起......那時候我剛開始畫東西:93、96、99年也有辦過展覽;一直也喜歡玩 action figure,於是99年那次想試試用 figure 來作主導,最終創立了「Gardener」人偶系列,然後不知怎地就紅起來。 之後,順理成章地開始埋首製作 figure,轉眼間就 10 多年了。這段期間也辦過一些小型畫展,直到最近警覺原來 99 年已是 15 年前的事,是時候要辦一個新的 exhibition。 回想起過去 10 年買了很多木傢俬和碟子,拿着這堆東西,忽然浮現了一個字:「Remember-Disc」,是爛 gag 來的,再看看這堆枱:「Time-Table」一字出現了,兩者非常之吻合,而將兩樣東西結合的,是一堆名人名句,它們跟每件藝術品的藝術品也互相呼應着,最後成就了今次展覽。 普遍人可能會有一種「誤解」,就是藝術家的名氣跟價值,是跟展覽次數和規模有關,你同意嗎? 誰說的?首先,我覺得藝術家本身一定不會有這個想法,因為 artist 本身也是傻的,傻的人才會去做展覽,正常人也不會有空做這等事;一件藝術品對於你可能值一個價錢,但一個師奶可能覺得是垃圾。不過,說真的,在一些已有名氣及藝術成就的商業 artist 來說,他們就可能會有這種投資角度的計算。 作為第四個展覽,有什麼想挑戰自己? 不銹鋼。是巧合,碰巧有一位朋友造不銹鋼東西,那我就給了他幾隻我自己以往製作過的 figure 給他,叫他嘗試製作一個不銹鋼倒模出來。看到成品後,其實很普通將一嚿鐵,直到那雙手,那種重量和質感是很令人感動的。最後,決定為了這個展覽設計了全新系列的不銹鋼 figure,又剛剛食到了「時間」這個主題。 |
Regarding HK local artists......「不要說它是『沉』,只是『等』。」 |
相信大部份人聽到 Michael Lau,也會想起「figure」,你覺得自從你和 Eric So 之後,香港的 figure 界有出現了斷層的現象嗎? 其實不只是 figure,整個創作層面也是,創作的循環不可能那麼短,不會每五年或十年就有一批新人出來;你看為什麼現在常出現的那些潮流人,來來去去還是那幾個?是時機未到,我們當年90年代的時機實在太好了,那時只是剛剛有點東西,有互聯網,一放上網somehow就很快去了紐約、倫頓、東京。近幾年,就有點像發展期,但又不知道發展什麼,好像每一個風格都爭少少。所以不可以說他們沉,其實他們在等。 從事專門製作 figure 這個行業,真的可以賺到錢嗎? 我覺得不用針對造figure的,返回基本步,要生存有多難?我到現在也是經常去茶餐廳,每個人要求不同,你說要大屋、司機當然沒可能!老實說,但「住」這個問題是有點難度的,現在的人大學一畢業就想買樓,那根本是天方夜譚!我們那個年代哪會懂得想這些事,只是一味做。如果只是做「figure」,那就沒可能賺到錢,要做「figures」才賺到錢的,我今天的一切也是來自figures的。 |
To the Youngsters......「年代有年代的轉變,年代有年代的機會。」 |
那你認為香港其實有很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只是生不逢時嗎? 生不逢時?為什麼那麼多人也愛用這個字?那我算不算生不逢時?試想想,如果我再早數十年出生,可以一萬元買起一條街,根本不需要做藝術創作。年代有年代的轉變,年代有年代的機會。現在紅真的很容易,但問題是很短暫,這個是你們年代要面對的,難道這也可稱作生不逢時嗎?每一代的人也總會覺得自己生不逢時,就正如上一代總覺得下一代有很多不足;但你看看你的長輩,他們結果也幹得不錯,對嗎?只是需要時間。 有想過利用自己的名氣或平台,去幫助新一代 artist 嗎? 經常也會跟他們聊,很想幫他們,但嘥氣吧,一認真就溝通不了,差不多每個也懶有性格,又不聽人說話,只懂得問有沒有錢?其實機會是別人給你的,我以前做很多東西也沒有錢,甚至credit,但這套方法是對的,因為機會就是錢。所以我常問他們「你究竟係咪想做呢行先?」,幹得這一行,也預知了環境是怎樣,機會率是很低很低的,我這種是中了幾次六合彩才有今天的。到最後,老土點說,就是要堅持,要捱得窮,要有型做藝術家就是這樣的。年輕人經常也說「唓!」,說環境令到他們被逼要將天賦轉為興趣,其實「唓」那個是他們,是自己已打定輸數,是自己的問題。 |
Art Basel......不是畫不畫到,而是你擺不擺到? |
還有什麼想做嗎?例如於 Art Basel 展出自己作品? 當然想,但只可以用一句說話來總結:不是畫不畫到,而是你擺不擺到?要擺得到進場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到現在也在想方法。我們在談及數以百萬、千萬的東西,我當然想。因為,藝術去到最後,其實就是買賣,無論如何,成功的 artist 就是要有價值,不要扮清高。 那你怎樣看外國的artist,例如 KAWS? 唉......「Made in New York」,根本不可以鬥。我那麼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有「Made In Hong Kong」;雖然很多人跟我說「你可以的」,但算吧啦,根本就是歷史問題,大美國主義,香港的排名太低,我們的歷史也始終太短。。但你問我他的藝術成份高嗎?那兩睇吧,但他出現的時候適合這時代。 最後,你覺得現今的男人需要什麼條件? 男人就是需要做男人要做的事,要夠man,現在好像很多很娘娘腔的人,不是歧視,只是給人感覺承擔不了。 |
Michael Lau Profile: Michael Lau 劉建文 (1970 年香港出生) ,1993 年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首次個人畫展。但更為人所熟悉的作品為 1999 年舉辦的「Gardener」原創人偶展,亦為往後的「Gardener」世界巡迴展覽掀起序幕。 於 90 年代末開始,Michael 陸續以不同素材及比例模式,以嶄新的藝術人偶平台進行廣泛創作,大舉顛覆了整個原創玩具工業。當中,尤其以造型變化多端的搪膠素材(Vinyl)創製人偶備受認同,更獲 2008 年 1 月號《福布斯》雜誌一篇「20 Trends Sweeping the Globe」的內容中,確認他屬當代 Vinyl Toys 原創玩具發展項目的領導者地位。 Michael 多年以來作品不單涉及藝術與商業領域,其創意觀更包攬着他從玩具丶時裝丶運動丶音樂丶街頭及流行文化等不同範疇揣摩之語言。當中,最受矚目而最與公眾成功接軌的橋樑,必定是各項兼具藝術價值及觀賞趣味的玩具人偶創作。當中代表作品包括 Gardener 系列丶Crazysmiles 搪膠系列丶S.F.C.C.丶Mr. Shoe 系列以及多項與世界著名品牌如 Nike丶Sony丶Diesel丶Casio丶X-Large 等共同合作的聯乘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