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浩然  圖:互聯網
POSTED ON June 25, 2014 8:00 am

近日發生的港航風波,一眾空姐空少嬲到揚言「七一」罷講普通話抗議。飛機延誤、乘客不滿,經常發生,究竟為何釀成如此局面?從一樁單純的飛機誤班事件,可以看到不斷加劇的中港矛盾,甚至演變至對人不對事的局面。收緊自由行,實在不能再拖了!

上周五(20號),港航一班原定從香港飛往上海的航班,受上海實施的空中流量管制所限,無法準時在當晚9時起飛。70多名內地客不滿港航延誤,拒絕離開客機;更有旅客聲稱在留守期間,遭員工「斷水斷糧」。最後,港航向每位乘客賠償港幣800元及發出道歉信,方才結束這場鬧劇。



事件引來傳媒跟網民的關注。一如以往,多不勝數的報道與討論,將矛頭紛紛指向「佔領客機」的內地客。有員工在社交網站大吐苦水,指責內地客在佔領期間「又食又拎」、「反轉客機」,認為港航就範是助長這群「旅霸」的氣焰,更號召港航員工在7月1日一同罷講普通話。這種「身體力行的對抗」,網民當然齊聲「讚好」。

不幸地,如斯形勢正好反映港人正逐步墜入「情緒化」的局面,變得欠缺理性,對人不對事。事實上,機長和航空公司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綜合各方報道,讀者不難留意到,另一班在該港航前方的客機,早在當晚午夜12時許,已經成功起飛;另一班在後方的客機,同樣在4小時後、即凌晨4時許獲准起飛,為何這班港航客機當晚無法起飛呢?原來,在凌晨2時,機長允許部分乘客回到候機室等候,結果錯過再起飛機會,須重新輪候。假若當時機長判斷正確,拒絕部分乘客的離開要求,相信客機已經可以在凌晨4時之前順利啟程,一場鬧劇便可以避免。固然,這並不能合理化內地客在機上的搗亂行為,但將一切責任放在他們身上,又實在於理不合。



在約半年前,相同的「佔領」風波也鬧得正響。立會議員蔣麗芸為首的一眾本港旅客,因不滿所乘坐的「歌詩達郵輪」未按計劃在越南下龍灣泊岸,拒絕離開郵輪,「佔領」了三十七小時,足足是今次港航事件的一倍有多;而涉事的船長在決策上,也同樣被揭發有失當——郵輪絕非如船公司所指,無法泊岸。有趣的是,這群同樣聲稱遭「斷水斷糧」的旅客,待遇卻大有不同。指責船公司的媒體、網民大有人在。儘管蔣小姐的行徑同樣惹來責罵,但也不比港航事件中,對內地客的來得狠。這樣雙重標準的做法,對中港雙方,都是種悲劇。

筆者明白,絕對的理性僅限於理想的烏托邦。說到底,也是「一簽多行」惹的禍。解鈴還須繫鈴人,政府也是時候「停一停、諗一諗」,盡快收緊「一簽多行」政策,重建香港久違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