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力場」除了能夠遮風擋雨,也可以掀起熱話。上星期,超人在汕頭大學發表了一番講話,香港傳媒對此各有不同解讀:有報道指,超人是想帶出「公平、公正、公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將會走向惡性循環的大滑坡。」又有報章認為,講話旨在道出「全球機會失衡、國家資源局限,以及社會欠缺互信」三大問題;但事實又係點? | |
李嘉誠在香港跟中國的地位舉足輕重,超人選擇發言的地點,時間和對象,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譬如今年4月,他在長江實業的總部辦公室接受專訪,大談對香港政局跟社會的睇法,選擇的卻不是香港任何一個媒體,反而是香港人不太熟悉的內地媒體《財新網》,用意便很明顯:超人意圖訴諸內地領導人跟權貴,著他們留意香港社會的現況。 今次又如何?李超人選擇的城市,是他祖籍的汕頭。原來,當日出席的,除了汕大一眾師生外,還有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中國工程院、美國醫學科學院巴德年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韋鈺院士、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中國工程院士李培根等,汕頭大學校領導以及其他校董、海內外嘉賓、各學院負責人和部分畢業生家長出席典禮。這批人在中國政經界有一定影響力。從場合、當天出席者的背景分析,筆者認為,李超人當天發言的主要對象,是內地當局跟上流社會,而香港,則屬其次。那麼,到底李超人要傳遞什麼訊息? | |
最主要的訊息只有一個:他是個憂心國家的人,過去、現在和未來也一直為國家及香港做了不少事。他表示,為三件事而失眠和感到焦慮,包括中國社會欠缺互信,貧富懸殊及資源問題。李嘉誠早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便察覺即使捐錢予各界,也無力造福社址。他表示,信任是凝聚社會的一個重要部件,「當它未能成為潤澤社會的正能量,當大家總覺得一切在變味,對一切存疑,認為公平公正公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均會走向惡性循環的大滑坡;構建社會信任是民族最好的無形資產。」除了憂心人與人缺乏互信,李嘉誠更擔憂在全球化、知識型經濟的世代,各人能力和努力的程度不一,容易使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另外,李嘉誠表示,國家資源局限未來發展的難題,同樣令他憂慮。 至於其所指的種種問題,大多是人所共知,沒有什麼是超出當局容忍尺度的;故我們不難發現,超人的目的是,要確保他身後,集團在內地及香港的投資和資產,得到當局的保護。 | |
年屆八十五歲的李超人,近年高調宣佈身後的遺產分配,巳為退休和身後事展開部署,所以是次汕大演講,也可以視為部署之一,目的是要在國家領導人跟社會各界心中留一個好名聲,確保身後集團能繼續得到「祝福」。 所以,李超人忽然重視社會公平、公正、公義,恐怕是場美麗誤會。李氏,由始至終,也不過是個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