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dynamic 生物動力一詞於西方酒界備受重視,市面上標榜自己是Biodynamic Wine的作品也愈來愈多;早些年這個耕種法的爭議性仍然很大,有些人甚至將生物動力法形容為江湖術士的神怪之說,不過隨著飲家的熱烈支持,還有明星酒莊的實際行動令這些質疑不攻自破。講了這麼多年,於葡萄酒的世界,到底何謂Biodynamic的耕種法? 而這種耕種法又是否有神效,令葡萄酒別具風格?
首先,Biodynamic這個種植概念最初來自1942年,Rudolf Steiner發表的演說之中,後來德國的Mairia Thunn再以月球的運行週期,提出耕作用的Biodynamic Calendar。這個耕種法有兩大原則 : 一、天象、月球的運行與地球植物的生長有密切關連;二、人類可使土壤再生。講來簡單,也不難理解,前者是說星體之間的引力影響,而後者則是對土壤的整理和更新。
中國傳統有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學說,而西方則有Biodynamic的月球理論。Biodynamic的理論中,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還有月球的亮度都會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例如月球的引力較強時,會把地底的水吸上地面,從而令種子更易發芽,而月亮的亮度較強,可以使植物的葉、根平衡生長,此時就比較適合種植種子在外的植物。反之,月球亮度、引力皆減弱之時,就比較適合採收。另外黃道12宮的星座也對種植有影響 (想起星矢了吧),進入水象、土象星座就適合種植農產品,而風象、火象就適合採收。
Steiner在土壤的層面,提出了讓土地重生與促進植物成長的方法,例如在秋、冬之時,加入牛糞6個月,還有在春夏之時,於土壤加入石英粉6個月等等。聽起來就好像養寵物一樣,想要牠們健康成長,就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食物還有營養。Biodynamic的土壤餵食,可以誘生多樣有機生物,活化土壤,形成健康的生態食物鏈,使葡萄酒的風土氣息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