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彷彿只有大人物大事件先值得被人注意, | |
| |
當初《一念無明》嘅構思,就係由新聞報導上一篇小故事而生︰「有次編劇睇到篇新聞,講個中年男人長期照顧一個有病患嘅爸爸,你可以想像到咁嘅關係其實係好折磨雙方。有日中年男人照顧爸爸時有啲拉扯,結果爸爸死咗,個仔被判誤殺。但個新聞就咁一件事件就完咗,冇人知道或者冇人關心個仔同爸爸點解會走到呢步,亦冇人理往後個中年男人仲要面對咩情況。於是編劇覺得好糾結,認為我哋關心一個人唔係限於一件事,而係要同對方一齊經歷,你先會知道呢個人真正嘅故事係點。或者可以講,比如呢件悲劇,我哋應該要從中睇到乜嘢、學到乜嘢呢?就係因為呢種糾結,編劇開始創作去回應呢個事件。」後來黃進同編劇一齊進行許多訪談、資料搜集,甚至相約醫生、社工、精神病患者傾偈,了解香港社會好多真實故事,而《一念無明》電影中好多對白,都係真實出現於別人嘅故事當中︰「拍《一念無明》嘅中間我一直好強烈覺得呢個唔係Drama咁簡單,而係背負住好多人真實嘅生活同故事。」
| |
正正因為大家都唔識,所以唔只父子關係,好多關係裡面我哋都會「以為」係為對方好,但其實不知不覺間傷害咗對方。《一念無明》其中一幕,阿東迫佢有關節痛嘅媽媽呂婉蓉(金燕玲飾)做伸展運動,其實係為佢好,但男人就係覺得既然我係為你好,咁用咩方法都要做到。於是阿東就用咗啲傷害到對方嘅方法,都不惜要完成件事︰「其實咁做係好傷害雙方,但又係現實中經常出現嘅情況。」戲中阿東要入廁所幫媽媽清潔,呂婉蓉本來係一個好強勢嘅女人,但去到嗰一刻,都要接受自己嘅軟弱,同阿東講︰「唔好意思,麻煩晒你。」因為佢清楚明白,冇咗眼前呢個經常被佢拎嚟發洩嘅兒子,佢將來都唔知應該點生活落去。即使佢哋成日傷害對方,但同時佢哋都好需要對方。「《一念無明》入面好重要嘅主題就係︰人好多時必須要接受自己一個人係唔能夠撐落去,如果我哋能夠緊靠住,一齊行落去,我哋可以行得更加遠。」 點先叫「真正對對方好」其實係好高深嘅學問︰「愛可能大家都有,愛唔難,但點去愛係好難。」原來真正嘅愛,並唔係高舉住個愛字就大晒,喺你口口聲聲話愛對方嘅同時,有冇真正了解過對方呢?假如你唔了解對方,就算你點愛對方都好,你嘅「愛」對對方而言,可能都變咗形,變成一種傷害,你永遠唔知道,你所做嘅事,其實係咪只為咗滿足自己。好多時我哋講嘅「愛」都係單向,我「愛」你,我「為你好」,你應該要明白我嘅用心等等,到頭來一切只係為咗滿足自己,對方真正想要啲咩,你又知唔知呢? | |
喺香港,我哋好難同對方真正交流真正相處,更多時候,我哋係同對方嘅「標籤」相處︰你做呢行大約係咁嘅人啦、咁嘅收入啦、咁嘅學識啦……但大家嘅底蘊同你認知嘅可能不同。好似黃大海作為爸爸,雖然好想全心全意去愛有精神病嘅兒子,但另一方面會被精神病嘅「標籤」所左右,收埋武器防備兒子,呢種矛盾,相信你我都有試過。「其實好多恐懼都係來自唔了解,就好似精神病、情緒病等等被邊緣化嘅人,因為係小眾,因為同自己唔同,所以會好驚好排擠。人係好怕被挑戰到自己本位,就好似地鐵縱火案,開頭啲人會疑惑點解會發生呢種事,直至發現縱火者有精神病,就『如獲至寶』搵到答案︰因為佢有問題,因為佢唔正常,所以先有縱火案,只要將佢排除在外,就冇問題。但其實有精神科醫生話,縱火同精神病嘅關係極細,甚至係冇見過。而數據上嚟講,情緒病或精神病患者會傷害人嘅機會率係好低好低,至少低過正常人。你日日見到啲打打殺殺,全部都係正常人,但就係因為有『標籤』,於是將所有恐懼加諸喺佢身上。」但係人與人之間嘅相處並唔應該咁。 戲中阿東嘅鄰居本來覺得阿東都幾好,但一知道阿東有精神病,就即刻要仔仔同自己一齊疏遠佢;但仔仔並冇咁做,依然好鍾意同阿東玩,因為佢認知中冇「標籤」呢樣嘢,只係好純粹憑自己感覺︰呢個人對我好,而同對方交往。 | |
其實人係好立體,唔係只得一面,每個人都會有過開心、傷心、憤怒等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同自己相似嘅感覺,唔好單單用一個「標籤」去同人交往咁懶惰,當你了解對方,明白對方嘅故事,深入對方情感,你會知道,每個小人物嘅小故事,其實都有自己嘅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