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
文:楊浩然  圖:互聯網
POSTED ON 27 Oct 2014

梁振英上周初接受外媒專訪提出「萬四元收入論」,令全港嘩然,震撼程度不下於87枚催淚彈。筆者發現,梁振英不僅計錯數,其「向全港一半月入低於一萬四千元的人開放提名程序,將令政策傾斜低下階層」之假設,更是錯誤。精於「語言藝術」的梁振英,在外媒面前接連說錯話,實在失禮國際。

上周雨傘革命兩件矚目大事,一是林鄭月娥周二和學聯對話。正如筆者本月10日撰文「雨傘革命、林鄭變贏家」所料,林鄭使出其昔日處理皇后碼頭、菜園村的「移形換影」手段:把民間要求向人大提交政改補充報告,變成向港澳辦提交民情報告。攞明是轉移視線,還虧學聯還要舉行一個公投!



筆者今次聚焦第二件大事:梁振英上周一接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金融時報》訪問,被記者問及為何不開放公民提名時回答,全港有一半人,月入低於入息中位數一萬四千元,如果開放提名程序,只會令這批人主導提名,「你要盡量照顧香港各階層,若這完全是數字遊戲,由多數人決定,你一定會爭取月入低於一千八百美元(約一萬四千港元)那半數香港人的支持」(if it's entirely a numbers game and numeric representation, then obviously you would be talking to half of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who earn less than $1,800 a month)。「這樣,你最後的政府政策,亦會傾斜到這部分人」。

報道刊登後引起港人對梁振英的口誅筆伐,不消多說,筆者也用不著踏多腳,只是想理性分析,指出梁振英此觀點的兩個謬誤:一、全港一半人月入低於入息中位數一萬四千元,計算錯誤;二、向這批人開放提名程序,最後令政府政策傾斜到這批人,假設也錯誤。



關於第一個謬誤,要謝謝博客史兄的發現:梁振英引用的月入中位數一萬四千元,原來是來自統計處今年第二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不過,香港總人口約700萬,報告只覆蓋有收入的約350萬就業人口,另外一半,即退休、讀書、失業等就沒有覆蓋,換言之,全港月入萬四以下的,足足有約75%人口!根據梁振英的「劃界」,四分三港人不符合其享有平等提名權標準。

第二個謬誤更加嚴重:梁振英假設了,若實施公民提名,未來特首候選人為了爭取這批人的支持,政綱、政府政策將無可避免傾斜他們。若然梁的說法成立,被視為真正民主選舉的美國,列根、老布殊、小布殊應該不會成為總統,共和黨該永遠無法成為議會多數黨。



相比香港,美國貧窮問題更嚴重,據當地獨立媒體Alternet今年3月分析指出,接近一半美國人口,處於或接近貧窮之中,情況比1960年代「全美向貧窮宣戰」運動時更嚴重。根據梁的假設,「向這批人開放提名程序,最後令政府政策傾斜」,事實似乎相反,近30年,無論總統抑或國會選舉,美國人更傾向反對福利主義的共和黨。過去五位總統,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小布殊和奧巴馬,三位都是來自反對等級稅制的共和黨;眾所周知,老布殊和小布殊當選前都是大商賈、家族經營石油企業致富,老布殊任內不理民情加稅,小布殊任內推動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改革,從施政來看,「並沒有爭取那半數人的支持」。至於共和黨,在克林頓及奧巴馬總統任內,在「財政懸崖」問題削赤上, 代表富有階層和民主黨政府角力至最後一刻,各位該不會忘記?

由此可見,梁振英的講法實在是站不住腳,從傳媒公關角度來看,只會予人梁藉口借塘給予港人真普選的負面觀感,比較林鄭的學聯會談公關騷,高下立見。



「錢買唔到快樂」呢句嘢,相信大家都聽過唔少次。過去亦曾經有研究指出,隨住收入上升,人嘅快樂程序雖然會增加,但收入到達某個水平後,快樂增幅就會放緩甚至不變,換言之錢只能某程度上「買」到快樂。不過近日一個 ...
powerandmoney
【快樂】錢買唔到快樂?研究證明買得到,而且越多錢越快樂
16 Aug 2024
由細到大,大家都聽人講「錢唔係萬能」、「錢買唔到快樂」;但到你大個出社會,你就知道「無錢萬萬不能」、「無錢就好難快樂」。咁究竟錢能夠買到啲咩呢?近日有網民用Elon Musk嘅舊照整理出佢歷年嘅外貌變化,對比 ...
powerandmoney
【財富】錢買不到快樂但買得到… 網民整理Elon Musk歷年外表變化
22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