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
文:MenClub 晏頓  圖:互聯網
POSTED ON 24 Jul 2019

在一場地區首長及主要官員記者會中,一眾記者的問題針針見血,令為官者招架不住,不得不敗走。

當大家贊賞香港記者質素佳,問出重點來,有否想過你我日常生活中亦須問出好問題。

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教授Daniel Lemire在其網誌上寫道,答好問題不如問好問題,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問好問題。

Lemire所述,好問題是乃易於處理和富有成效的,令人具探索的欲望,但如「如何治愈癌症?」該類問題卻不是好問題,因其無助醫學研究。獨家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如果你是唯一一個關心某問題的人,你可能發現了一座隱秘的金礦。一顆蘋果從樹上掉落,唯獨牛頓問起了重力體系,闡示出了他的萬有引力定律,便是一個例子。

如何才能問出好問題?一般的想法是通過努力讀書,吸引更多知識,就能獲得好問題,所以要「年年考第一」。但是Lemire認為,有時候「知道愈多,就愈危險」。相較於一個成績完美的學生,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往往能提供好問題,因為與資料保持距離,大腦才能跳出框架,想出一些新問題。學術界有一個公開的秘密——相當一部分頂尖學者及發明家的考試成績非常一般,所以讀書不濟不須心灰意冷,而「年年考第一」也可以害死人。

Lemire認為以下方法能夠問出好問題:

1. 保持好奇心

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之所以發現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因為他注意到細菌培養皿角落裡有一塊青霉菌,周圍卻沒有細菌滋長。

2. 保持耐心

愛迪生曾說:「我並不是很聰明,只是我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你和某個問題相處得越久,就越能找到有趣的問題。反之,如果你想錯過絕世好問題,就快點遠走高飛。

3. 多多運動

跑個步,再不然散個步,保持精力旺盛,有利思考。

4. 適時「宅在家」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Ethan Bernstein等人曾撰文指出,相比於頻繁的社交活動,斷斷續續的互動更有利於個人探索。

5. 不停地問問題

提高發問能力,也需要大量的練習。

6. 經常反思所想所為

無人完美,我們不能自以爲「好打得」喔!

隨住年紀、年資增長,相信睇緊呢篇文嘅你有可能已經係公司嘅中層甚至管理層,要帶領班年輕嘅下屬工作。咁做得上司,大概都唔希望自己被下屬討厭,問題係依家班「Z世代」究竟鍾意點樣嘅上司?又討厭點樣上司嘅邊啲行 ...
powerandmoney
【職場】Z世代最討厭的上司類型 「高壓」、「情緒化」最惡頂
01 Aug 2025
過去多國大力推行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英文首字母縮寫,以下簡稱理工科)教育,加上近年AI技術大爆發,帶動半導體、電腦科學等熱潮,大家或者會以為未來讀理工科一定比文科更吃香,至少唔怕搵唔到工。不過近 ...
powerandmoney
【工作】讀理科搵唔到工? 美研究指文史哲畢業生失業率更低
23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