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nClub 玄火
POSTED ON 16 Nov 2019
現在無得打,不代表以後都輸硬,春秋戰國就有場逆轉經典,借古喻今,值得參考。 |
|
|
|
話說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伍子胥為大將,在柏舉之戰擊潰楚軍,稱霸東南。越國定都會稽(浙江紹興),地小人更少,經濟落後,處於下風,幸獲楚國扶持,藉此制衡吳國。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登基,吳趁機揮軍,反被壯大了的越軍打退,闔閭身亡,夫差繼位。夫差誓報父仇,吳兵日練夜練,如箭在弦,勾踐企圖先發制人,謀士范蠡屢勸不果,最後與吳王夫差的水陸精兵激戰於夫椒(江蘇太湖椒山),越軍大敗,失去會稽。
勾踐知錯,聽范蠡建議求和,更把大美人西施作為籌碼,吳王夫差被打動,加上急於北上伐齊,遂答應越之議和。查實,越已元氣大傷,瀕臨亡國,勾踐終肯貼地撫民心,下詔罪己,下令「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甚至為夫差作奴僕長達3年,才被釋放回國。 |
|
|
|
此仇不報非君子,勾踐回國後卧薪嘗膽,內政上重用文臣如范蠡、文種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潛龍勿用,低調變強,達至「民俱有三年之食」;對外則鼓勵吳伐齊晉,藉此分散敵兵兼令其到處樹敵,又收買吳國太宰伯嚭逼得吳國大將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對勾踐的戒備心亦日漸減少。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率3萬精兵,劍指晉國,勾踐馬上趁虛而入,兵分兩路,攻入吳都姑蘇,豪奪戰船,柳暗見花明。吳國優勢大減。4年後吳國陷入大饑荒,勾踐再次起兵,吳軍3戰3敗,失去大量城池,越國完成逆轉,終在公元前475年發動滅吳之戰。
吳軍被重重圍困三年,潰不成軍,夫差欲降,但范蠡向勾踐直言:「其忘會稽之事乎?」,夫差不忍受辱,留下一句「焉能事君」,自殺吳亡。總結逆轉之路,除了美人計之外,勾踐認低威做吳國馬仔,甚至拆去城牆,使敵人失去防範意識;越假扮篤灰,使用反間計,成功令夫差除去伍子胥;上文提到的饑荒,更是源於越國慷慨贈送煮過的種子,以致吳國農民種不出糧食,正正是別人陰毒,你要比他們更陰毒!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