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KIP }
文:MenClub Patrick  圖:MenClub
POSTED ON 26 Sep 2014
上星期Formula 1大賽進行到新加坡站,立時再掀熱話,引起不少香港車迷談論。其實F1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大家除了觀賞之外,現在也有機會親身駕駛,事關近日觀塘一間模擬器中心引入了全港首部1:1的F1跑車模擬器,可讓玩家坐上去一嚐颷車的快感。雖然它並非真正的F1,但像真度超高,一樣可為大家帶來具真實感的賽車體驗。



1:1跑車模擬器

其實香港並不只得一間這種賽車模擬器中心,但有這款1:1 F1模擬器的,暫時仍是只此一家。此模擬器是由匈牙利廠商Formula Factory生產,車身設計及尺寸完全依足Scuderia Ferrari的真正F1戰車,最抵死是車殼上連贊助商的商標也一樣印足。

模擬器需連接電腦來運作,所採用的遊戲軟件名為《rFactor》,總共提供20條賽道給玩家選擇,包括我們最熟悉的澳門賽道,玩家亦可自行決定與最多19個電腦對手作賽,但是不能轉換車款。駕駛位前方安裝的3個全高清屏幕,能模擬出180度的駕駛視野,筆者覺得畫面像真度幾高,更連不少細節位也有畫出來。另外,車身周圍還有5.1聲效系統,進一步提供臨場感。





頭搖又尾擺

玩家主要操控的就是軚盤、油門與brake,不過軚盤上面共有十幾個掣,筆者聽現場職員講解了數分鐘,才大概明白它們的功用。軚盤幾實淨,而且具備震動效果,所以當我玩了幾個圈之後,雙手有點酸軟感覺,但這也是真實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而模擬器是坐落於一個四向油壓活動系統上面,除了基本震動,駕駛時還會依據賽道的角度向前、後、左、右傾斜,為玩家帶來更實在的行駛感覺,就現場觀察,傾斜幅度相當大!駕駛位亦頗為像真,玩家坐下去後,還需伸直雙腳才能踩到油門及brake,整個人就像半臥於車廂內。體型龐大的筆者直到這次試玩,才知道F1跑車的駕駛位真的十分狹窄,我差點坐不進去,玩完後起身亦有點難度。至於玩這模擬器的身高下限則是1.45米,而且不建議8歲以下小童玩。





高手玩後感

車壇教父呂米高

「當然唔能夠話部模擬器同真車一樣,但係軚盤、油門同brake嘅操控感確實做得幾似真車。軚盤其實唔使郁太多,油門亦係踩一嘢就即刻颷住去;brake更加同普通遊戲機嘅賽車game唔同,佢哋根本唔使踩brake都玩到,但呢個模擬器唔踩brake就實炒,整體嚟講係需要較高嘅駕駛技術先玩得好。

同埋佢已經做到訓練作用,我好耐冇走過澳門條賽道,開頭賽番都有少少生疏,但幾個圈之後熟咗就快番;其他賽道我一樣要揸幾個圈睇吓邊個係快彎、邊個係慢彎、用咩gearing先玩得好,唔係高手一坐落去就揸得快㗎!同埋佢啲景畫得好似,畫面又流暢,再配埋音效各樣嘢,講駕駛感覺都算幾真。」




賽車手洗浩明

「模擬器梗係冇真F1咁多掣,但有啲比較重要嘅都保留番,譬如KERS(動能回收系統),我一起步想增加車速就要㩒呢個掣嚟輔助,希望喺入T1嘅時候唔好輸咁多位置。同埋大直路嘅風阻效應都做得好接近真車,我喺前車後面食住佢嘅氣流,再抽出嚟嗰吓咁細微嘅感覺都做到好像真。而且啲電腦對手嘅走法都幾似真人,所以係好唔錯嘅模擬練習。」





9車同場作賽

其實這間模擬器中心「321 PLAY」除有1:1 F1模擬器坐鎮外,還有另外9部由英國廠商Vesaro生產的座椅式賽車模擬器,它們同樣具備DBOX震動系統及5.1環繞聲效果,其中兩部亦配備3個屏幕,照樣提供180度的畫面視野。不過它們最好玩之處是9部機能夠互相連線,讓最多9位玩家一起同場比賽,而且除了F1賽外,還可選擇玩房車賽或拉力賽,玩法更多元化,可以玩多幾鋪。




收費

非繁忙時段 (星期一至五,下午12時至5時)
單屏幕模擬器:$180 / 30分鐘 或 $320 / 60分鐘
三屏幕模擬器:$320 / 30分鐘 或 $580 / 60分鐘
F1賽車模擬器:$170 / 15分鐘 或 $320 / 30分鐘
繁忙時段 (星期一至五,下午5時至晚上10時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全日)
單屏幕模擬器:$250 / 30分鐘 或 $430 / 60分鐘
三屏幕模擬器:$380 / 30分鐘 或 $680 / 60分鐘
F1賽車模擬器:$220 / 15分鐘 或 $380 / 30分鐘
*接受包場,價錢另議。
查詢:321 PLAY www.321play.com.hk




微軟旗下作業系統Windows歷史悠久,相信大家都用過好幾個版本。隨住Windows 11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最近外媒《Digital Trends》就回顧咗過往12個Windows 版本,並作出排名。唔知大家又覺得最好同最差係邊代呢? ...
tech
【科技】外媒評選歷代Windows版本 Windows 7奪冠、Windows Me最差
20 Nov 2025
Apple早前推出史上最薄嘅iPhone Air,引起所謂「外型 v.s. 功能」(Form v.s. Function) 嘅討論。不過後續有報導指iPhone Air銷情未如理想開始減產,似乎就代表市場都係更加著重「功能」。無獨有偶,坊間最新傳閒指 ...
tech
【科技】最薄iPhone後是最厚重iPhone? 傳iPhone 18增磅增厚被嘲「健身器材」
18 Nov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