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E MAP
- |
- CONTACT US
- |
- ADVERTISING
- |
- PRIVACY
- |
- MOBILE
- |
- RSS
溝鬼妹,就像在外國的土地上插旗,不論出發點如何,在街上遊蕩時總能讓你得到幾份虛榮。而如果這位女友跟你說,其實她不太知道自己是荷蘭人、英國人甚至美國的話,你可能也不太介意,反正「可口」一試就是。 說到GIN酒的話,我們從來一廂情願以為她是個英國婊子,原來這綠茶婊是個荷蘭小賤貨,當初還跟個賣藥的(雖然不是春藥),你的反應又會如何? 好吧,這麼說來,就是要說人老豆。GIN酒是英國人發明的?這著實是一個極端美麗的誤會!它其實源自荷蘭。在這裡沒辦法不說說歷史,如同許多當代烈酒的祖先一樣,GIN最早的用途是藥,而不是一種隨興之所致豪飲的東西。早在16世紀以前,這種酒就已少量的被製造作為藥物使用,因此總被認為是GIN酒發明者的16世紀荷蘭病理學家Dr. Franciscus Sylvius。一個病理學「陳生」竟是GIN酒之父?實際上,他可能只是第一個白紙黑字寫下GIN酒製造配方的人罷了。 GIN酒真正被正式製造作為商業銷售用途的時間,很清楚地被紀錄著,這點大部分的酒類都起源不明,相較之下,GIN酒可以說是異數。與Dr. Sylvius同時代的荷蘭人Lucas Bols前瞻地、也似乎是有點誤打誤撞的,看出這種配方在商業上的可能價值,而在原本的GIN酒配方裡面加入了一些糖,製造出口味更甜、更容易被接受的GIN酒。 說來這婊子甚至曾被誤認為是「瑞士人」,因為它在荷蘭以外的地區被稱為Geneva,由於此名稱與瑞士大城日內瓦有趣地不謀而合,很多行經荷蘭發現GIN酒這物品的英國船員與士兵誤以為GIN酒來自瑞士。後來他們將GIN酒的概念帶回英國,並將其名稱簡稱為較容易發音記憶的「Gin」,從此以後英國開始有少量的GIN酒製造。 然而,真正讓GIN酒在英國廣為流行的關鍵,卻是瑪莉女王的浪子夫婿威廉三世。當時,英格蘭沒有酒精度很高的酒,最多只有啤酒這種飲料。威廉阿姆三世開始從法國引進白蘭地,從蘇格蘭引進威士忌。不過,由於進口貨物量很少,財政收入也不多。威廉阿姆三世於是將荷蘭產的金酒挪到英格蘭生產,並且鼓勵大家飲用。加上一場莫名其妙的戰役為GIN酒帶來一個近乎熱爆的契機。英國自此躍昇為最重要的GIN酒生產國,甚至超越發源地荷蘭。 Gordon’s London Dry Gin 英國代表 由於被稱為“倫敦GIN”的製作規定講究,甲醇的含量只能在每百公升五克的最高限量,然後再加入的僅是每升的0.1毫克的糖,造就這極端乾身的口感。哥頓金酒於1925年獲頒贈皇家特許狀,其當今的出口量為英國倫敦金酒之冠軍。其原料主要是杜松子、莞荽種子及多種香草,是口感滑潤,酒味芳香的干酒。 Aviation American Gin 美國代表 與其它GIN相比,美國GIN要在橡木桶中待上好幾年,由於廠家將原酒放到橡木桶中陳釀,所以其酒液略帶金黃色。“混合”和“蒸餾”是美國GIN的兩大陣營。混合GIN是用食用酒精和杜松子簡單混合而成的,由於風味個性較弱,很少用於單飲,多用於調制雞尾酒,反之蒸餾GIN的濃度及純度都較高,還可以說是淨飲之選。美國GIN沒有英國GIN的奇情懸念。像作為美國代表的這Aviation American Gin, 其瓶身底部的“D”讓酒客一目了然知道這是MADE IN USA,但如此的簡單並不代表它沒有內容。
Lucas Bols Gin 荷蘭代表 以把荷蘭GIN發揚光大的Lucas Bols先生名字命名。它跟其他國家的GIN酒最大的不同,是它們更適合純飲。它一方面其色澤透明清亮,但由於口味甜而帶辣,香料味也非常重,拿來加冰飲用純粹地喝已經足夠嗆,反而作為調酒的素材卻嫌喧賓奪主。它甚至被認為是VODKA的Perfect Substitute。
GIN雞尾酒 純飲的GIN酒著實不多,它從來是作為基調酒的最佳選擇,以下這些經典中的經典,你大概都曾喝過: 1.Gin & Tonic 別說你沒喝過它,這是非常人氣的夜場好酒,而且風行全世界!它在大中華地區或東南亞地區的酒店,又被譯作金湯力,以金酒為基調的經典雞尾酒,但不說不知的Gin & Tonic的出現,最初也有是來自一段沉悶的醫學背景故事。 2.Snowball 顧名思義,直譯雪球,名字可愛得像童話故事裡的人物,當然它亦是酒伶們鍾愛有嘉的小可愛。將辛辣金酒、可可酒、白色薄荷酒、茴香、鮮奶油分類平均調配即成,是一款口味溫和的餐後酒。 3.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 這款風行世界的雞尾酒,其實是華僑Ngiam Tong Boon(嚴崇文)於1915年間擔任新加坡萊佛士酒店 Long Bar 酒吧的酒保時調配的。他應顧客要求改良Gin Tonic這種調酒,調出了這種口感酸甜的酒。 4.Dry Martini 其實說起這酒,直接聯想的肯定是那位深入民心的萬人迷,來自英國的神級特務James Bond,那個對“shake, no stir”近乎偏執的迷思,連英女皇聽到都怔一下。好吧,好歹這是來荷裡活的電影橋段,走紅英、美理所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