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傑克
POSTED ON 11 Oct 2019
在當權者抱薪救火之後,民怨愈燒愈旺盛,市面上人人都怒火攻心,不同立場的人由以往的口角,演變成多次的暴力收場,雙方以「私了」來解決糾紛。在一個法治的社會裡,「私了」當然是不當行為,但應如何化解「私了」危機,避免它成為社會新常態? |
|
|
|
人人動口不動手
一隻手掌拍不響,每單「私了」事件,都不是單方面能成事,好人好者斷不會無啦啦被「私了」,因為單方面郁手就不算「私了」,而是「襲擊」才對。所以,是被「私了」者做出過激行為而惹來眾怒,部份人士便以「私了」解決問題。如果大家保持克制,有甚麼情緒都好,都堅持不出手只出口,相信能避免大部「私了」事件出現。
「私了」前再三思
可是,有些情緒過激者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舉動,引致其他人出手「私了」,但講到底「私了」也是錯誤,不但使他人身體受傷,一時火遮眼甚至會出手過重,令自己惹上嚴重的刑責。「私了」者在出手前,不妨多作三思,所謂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惡人自有惡人磨,不必賭上自己的未來。
|
|
|
|
正確看待「私了」事件
「私了」者之所以選擇「私了」這一路,是因為看到社會充斥太多荒唐事,「私了」者與被「私了」者都有犯錯,為何經常只得「私了」者受到譴責、懲罰?被「私了」的則得到慰問與關心?如果所有人都用同一把尺去對待每次「私了」事件,自然會降低「私了」者的怒火,避免發生下一單「私了」事件。
重建法治信心
但講到尾,「私了」者寧願冒上道德與法治的風險,選擇去「私了」,主要因為是他們對執法機關失去了信任。他們覺得讓執法者去處理事件,會讓惡人輕易逃脫,避過法律制裁。故此,當務之急是執法機關對任何事情都秉公處理,一視同仁,逐步重建市民的信心,「私了」自然會消失。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