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E MAP
- |
- CONTACT US
- |
- ADVERTISING
- |
- PRIVACY
- |
- MOBILE
- |
- RSS
香港後生仔們,不要說買錶,連平時的生活也極大負擔,有限的Budget裡買一枚幾千元的Apple Watch,比買一枚幾萬元起跳的瑞士機械錶更加實際。這個情況不是我們獨有,最近《Wall Street Journal》在訪問Jean-Claude Biver也提到同樣的問題,原來現代的年輕一輩已缺乏買機械錶的衝動。 |
Jean-Claude Biver這號人物,說他是腕錶界的經營之神也不為過;當年石英錶衝擊傳統腕錶市場,Biver先生帶領Blancpain堅持走工藝機械錶路線,此決定在今天回看仍是無比正確。 |
2008年Biver成為LVMH集團的珠寶腕錶總裁,TAG Heuer、Hublot在近幾年逆市造好,或多或少,都因為Biver能坦白講出真相,並作出果敢的改革。他認為時代的確改變了,現代科技進步,周圍很多顯示時間的物件,年輕一輩的成長環境與往昔相差甚遠,如果要年輕人用幾千美元買一枚只用來顯示時間的機械錶,將是非常困難。 |
如Apple Watch般的智能手錶,只用傳統機械錶的1/10價錢,便能提供手機連接,Check Email、Messages,記錄並監察健康狀況等功能,毫無疑問,智能手錶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需要。面對這個窘局,Biver先生出了兩絕大招,一是歷史上首枚「Swiss Made」智能錶Connected Watch,二是不斷找年輕偶像、藝人為品牌代言或聯乘。 |
Biver說 : 「If you talk Latin to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 don’t be surprised that one day they won’t come anymore」,說的是1960年代,羅馬天主教廷開放拉丁語以外的語言的改革歷史,卻揭示了現代鐘錶巨頭一直不敢面對的問題。 |
向來敢言的Biver還道出了另一個殘酷真相 : 瑞士鐘錶業太過依賴中國市場,LVMH旗下的另一個品牌Zenith,幾乎60%的營業額均來自強國,結果幾年前強國客收水喉對品牌打擊相當大。「To be so successful with the Chinese made our people feel comfortable,when you feel comfortable, you are entering the danger zone」 |
瑞士鐘錶業界在強國效應消退後,猛然發現,原來歐美市場的年輕客人,已經沒有買機械錶、Luxury Watch的衝動,他們寧可將幾千美元用來去旅行,也不會買錶。即使在香港市場,你也很少聽到後生仔在畢業後,說要儲錢買一枚靚靚仔仔的機械錶,會買的人多數都買Rolex,但大家心知,大眾買撈貪保值鋼水好認知度高,真正懂欣賞機械工藝的,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 |
現代交際應酬的場合,手戴Apple Watch其實也不失禮,Kobe Bryant雖然有Hublot聯乘錶「Black Mamba」系列,但今年奧斯卡也是戴Apple Watch拎獎,再次領人想起Apple Watch去年第4季銷售額多於全瑞士機械錶總和的新聞。 |
BaselWorld 2018將於本週開幕,一眾Luxury Watch如不趕緊變革,重新投入新年代的世界,只怕年輕人市場,以至未來的主力消費群也將離傳統瑞士腕錶愈來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