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nClub 魏文青 圖:互聯網
POSTED ON 06 Aug 2014
|
|
雖然香港嘅媒體無大篇報導,但其實近日以巴衝突已然越演越烈,雙方互轟導致多人死傷。好多人都知道所謂的「以巴衝突」,其實係指中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就土地爭奪而起的衝突。事實上該片土地於歷史上曾經易手過無數次,當中的因源轉折相當複雜,亦是衝突至今仍未解決的主要原因。 為了令人更加清楚以巴衝突的歷史,我地搵左美國動畫家Nina Paley喺2012年製作、配上電影《出埃及記》的主題曲《This Land is Mine》的短片,同你解釋所謂的「以巴衝突」,真係唔係兩班中東佬爭地咁簡單! |
|
|
|
登埸角色: |
|
原始人(Early Man):第一批生活在該片大陸的穴居人 |
|
迦南人(Canaan): 公元前2000年生活在「黎凡特」(Levant)的人。「黎凡特」汎指地中海以東、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片土地,大致包括現今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五國。 |
|
埃及人(Egyptian):迦南位於當時兩個大國之間,所以政權經常易手。其中一個就是埃及。 |
|
亞述人(Assyrian):另一個就是亞述,一個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國家。 |
|
以色列人(Israelite): 根據《舊約聖經》,以色列人是亞佰拉罕幼子「雅各」的後裔。後來「雅各」被神改名為「以撤」(Issac),其後代子孫就稱為以色列人。由於饑荒,雅各的兒子們從迦南遷移到埃及,經過數百年繁衍卻成為埃及人的奴役,耶和華於是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走,並應許將迦南重新賜給以色列人。 |
|
巴比倫尼亞人(Babylonian):
起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文明,趕走了希佰來人(Hebrew,即以色列人)。 |
|
馬其頓(Macedonian)/希臘人(Greek): 亞歷山大大帝由希臘一路西進到印度,以色列等地當然亦在其中。 |
|
馬其頓(Macedonian)/希臘人(Greek): 但亞歷山大死後,帝國迅速被瓜分…… |
|
托勒密人(Ptolomaic): 黎凡特一帶落入托勒密一世(Ptolemy I Soter)的手中。托勒密本是亞歷山大的將領,在亞歷山大死後被任命為埃及總督。後來他把埃及省長殺死,又擊退攝政王派來的軍隊,最後自立為王。順帶一提,電影《埃及妖后》的故事是出於這個地方。 |
|
塞琉古人(Seleucid): 另一個由亞歷山大帝國中分列出來的國家,曾在一系列「敘利亞戰爭」中佔領黎凡特的部分土地。 |
|
希伯來祭師(Hebrew Priest): 由巴比倫人被擄走的希佰來人被釋放,重回黎凡特,並在耶路撒冷重新健立「第二神殿」
|
|
馬加比人(Maccabee): 由「鐵鎚」猶大.馬加比(Judah Maccabee)帶領,與塞琉古人抗爭並保護神殿 |
|
羅馬人(Roman):羅馬人橫掃歐洲,第二神殿被毀。 |
|
拜占庭人(Byzantine): 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東羅馬即為拜占庭人。 (作者注:東、西羅馬之間未必曾有戰爭,但這是一部卡通嘛!) |
|
阿拉伯哈里發(Arab Caliph):「哈里發」即為伊斯蘭教的宗教及世俗最高統治者。 |
十字軍(Crusader): 十字軍在東征期間建立了多個十字軍國家(Crusader States),而其中就有「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建立在南黎凡特的天主教國家。 |
|
馬木留克(Mamluk of Egypt): 本為服務哈里發和阿尤布王朝的奴隸兵,後來隨住兩者的衰落,發展成強大的軍事統治集團。曾經統治過巴勒斯坦一帶。 |
|
鄂圖曼人突厥人(Ottoman Turk): 由突厥人在中亞(即今哈薩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烏滋別克等地)建立的王國,極盛時期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耶路撒冷當然亦在其中。 |
|
阿拉伯人(Arabs):汎指18世紀的阿拉伯人。 |
|
英國人(British): 一次大戰後英國接管該地。1917年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Jewish national home),並將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1922年把託管地東部(即約旦)劃分給阿拉伯人,西部為猶太人居民區。 |
|
巴勒斯坦人(Palestinian):所以巴勒斯坦人失去了家園。 |
|
歐洲猶太人/鍚安主義者(Zionist): 鍚安主義又稱「猶太復國主義」,號召猶太人回歸故土。衍生出一波波猶太人回歸潮。在二次大戰德國清洗猶太人期間更趨熱烈。二戰完結後已有60萬猶太人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1947年聯合國將巴勒斯坦地區分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