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E MAP
- |
- CONTACT US
- |
- ADVERTISING
- |
- PRIVACY
- |
- MOBILE
- |
- RSS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麼舊仇 為可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 陳奕迅的《最佳損友》,唱出友情的無奈。有時候,有些人,你跟他曾經出雙入對,但最後無緣無故越走越遠,形同陌路,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忙碌。如果給你一個機會與這位「前朋友」重聚,你又會跟他說什麼?林家棟與潘燦良於新戲《此情此刻》中,飾演的就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但最後卻因誤會而斷交的朋友。十年後再相遇,一個是繼承父親老舊影樓的攝影師,一個卻是來收樓重建的地產經紀。兩人之間,卻是一段男人的友情。 | |
| |
誰為了生活不變? 林:「之前有個朋友…很多年沒見,真的很多年沒見,傳了一張照片給我,是我中一當交通安全隊時拍的。然後他說:『我跟舊同學食飯』,再傳一張照片給我,我嚇一跳——有一半的同學是認不出的(笑)。但隨之而來的是有點擔心,因為沒見這麼多年,你的生活是如何我不知道,重點是,你變成怎樣我也不知道,反過來我相信也是一樣。即使我們再見面,就是一個刻意的熱情,那個膊頭是假的。但我因為珍惜這個由學生時代就認識的朋友,我怎樣去說服自己,說服大家去接受現在的我,我長大了、成熟了,現在的想法、說話是這樣的。我相信如果你是珍惜由當年帶到現在的關係,你會衝破到這一關的。」 潘:「我自己就沒遇過一些二、三十年沒見過的同學,但有試過在社交網站,突然有個舊同學傳了一張全家幅給我,還問我記不記得他。當時我看著那張相,是那個我認識的人,但大家真的變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對我來說我沒有一股衝動要去跟他即時再聯絡上或者再見面,只是來回幾次的問候,交換一下近況。之後我就會想,這些年來大家經歷了什麼?到假如要見面時,我真的不敢說有什麼話題可以聊。這是一個很難衝破的界線,尤其當我們到了這個年紀,大家都有大家的世界,除非真的像《此情此刻》裏面,因為某件事我要去找他,否則真的很難會做到。尤其是香港人吧,我們很容易就讓自己停留在自己的空間中,因為這是最安全的,我們也不是那種很熱情、很大情大勝的人。所以我覺得,這兩個角色會再走在一起,是一個很奇妙的旅程。」 | |
友情是不用妥協的 林:「我覺得友情是很重要的,友情是不用妥協的。你面對自己的家庭你必須要妥協;面對小朋友你要妥協;面對你的另一半…是不是?連攝影師都笑了,即是對啦!面對家長,你也要妥協;面對老細,你要妥協;即使面對同事,適當的妥協也是必須的。但我面對朋友,『友誼』這東西,是不用妥協的。我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如果你把我當朋友你會受,不把我當朋友的可以一點兒都不接受,這就是難能可貴的地方。」 「你想想,假如你跟家裏有爭執,你會找誰(傾訴)?不會是你弟弟吧?一定是找朋友出來。你不開心時你又會找誰?找朋友出來飲下酒吹下水。誰願意聆聽?這就是友誼。有人很浪漫地說『另一半就是最佳聆聽者』,事實上又是不是呢?我相信有,但大部份人都會選擇找朋友出來,我相信這是支撐著男人某部份情感的事。」 潘:「我覺得男人的友誼絕對是很浪漫的情懷,很多時不用說出口,是互相感受。合得來的又好、不合得來的又好,你會知道對方是在接受你,願意容納你在這個空間裏,我想這就是奇妙之處。正如家棟說,你有什麼不開心,可能會找朋友出來傾,但講完一論,他其實不一定會站在你那邊,但他會跟你說:『來吧!飲吧!』,這是一種無形的支持,而很多時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些,多於他說:『我明的,我知道的』。」 林:「我整天說男人的友誼就是四個字:情深言淺。不用多說,一個眉梢眼角,收到!明白!不用再說了。其實就是這樣,不用太多累累贅贅。」 | |
舊訊息應該刪走再沒留憑證? 《此情此刻》,顧名意義就是希望大家記住舊情。故事分為幾條故事線,而家棟與阿燦的這條,除了講男人的友誼,其實也說大家對於舊事物的懷念。舊樓與收樓,保留與發展。舊事物,又是不是只有被丟棄的份兒? 潘:「我很喜歡儲舊物,我經常在家『為什麼這件東西還在的?』(笑),有時會把它拿出來,『都沒用了,都過去了,不如丟掉吧?家裏這麼多東西』,但總會覺得應該要把它收好,總有一天你會想拿出來望一望,可能就只是看一眼。這是一種情感,是把你跟這件東西,以及所牽連的一些人之間的回憶。而這些,很多時就支持你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我也想做一個瀟脫點的人,把這些東西都丟了。但往往還是覺得把它們留著更好。」 林:「我覺得…我很喜歡儲唱片,到現在還是儲著一些黑膠,又特地去日本訂唱片回來。我經常說,你食一餐飯也好,聽一隻歌也好,是不是真的很仔細地去用味蕾品嚐甜酸苦辣?或是真的去聽歌詞?我相很多人都是記得在這餐廳跟誰吃過一餐飯、聽一首歌,而不是真的仔細去理解愛情有多浩瀚偉大至死不渝。1983年我在哪裏聽到這首歌?跟哪個同學、哪個女生一起?就像我當年聽《霧之戀》,我很記得我和一個同學,去鴨寮街找原裝正版的高橋真梨子版本(文青按:原曲名為《For you…》)。其實我享受的,是當時跟同學一起,沒有家庭壓力,沒有負擔,只是單純地跟朋友去鴨寮街找唱片。現在怎會這樣?怎會有這些機會?現在連找黑膠都難。但當時就可以,你願意去享受那一刻,就記得那一刻。」 | |
香港人可能不念舊物,但其實又頗念舊人——至少在看戲時是。近來有人說香港電影只剩十個本土男演員,女演員更是罕有。之前黃秋生也說舞台劇界青黃不接。家棟與阿燦,分別在電影電視以及舞台都有一定地位,對於這句「老生常談」,又有什麼看法? 林:「或多或少我可以說,是必須要做的。因為近這十幾年,大家衝著『市場』去發展,而在市場上唯一令你會有高潮的,就是盈利。但是盈利之餘,有沒有其他東西包含在入面呢?就像你說的,現在來來去去也是那些面孔,是不是需要支持(新人),我說是必須要支持。今天我們倆能夠坐在這裏被訪問,是因為前輩給機會,或者其他同業的支持,才有這一天。我經常說『棺材不會多一格給你放』,所以當你半握到這些機會,我覺得就需要推一些新人。而且有時自私一點說,我們會有盲點,我們會有過去式,有機會追不上——可能是缺鈣骨枯(笑)。但我們都需要他們(年輕人)給我們一些養份,讓我們繼續向前行。」 「但像我剛才說,因為市場,大家都倚賴一些有叫座力的(演員),相對來說(給年輕人)的機會就少了。這是不是健康的做法?我說就一定不是。他們說要用市場熟悉的人才能賣埠,但我不覺得《伊朗式離婚》(伊朗電影)那兩個演員我認識,真的不認識,但我還是會看;《無定向喪心病狂》(阿根庭電影)我一個都不認識,我還是會看。人同此心,作為一個觀眾,我真的不需要去認識(演員),只要他做得到,而又做得好,自自然然就更多人想識他,他會有更多機會。這樣電影圈,或者舞台劇,或者任何媒介,才會更加百花齊放,有更多素材,更多人物出現,豐富所有觀眾。」 | |
潘:「這幾年我除了舞台之外,我還做多了電影或者劇集,其實對我來說,我也覺得自己像個新人一樣。那為什麼不能容納更多面孔,更多創作人?到這個階段,我看到的是走入了一個死胡同,我們只是互相抵制了對方的出現:沒有好的人材加入,就沒有好的作品;沒有好的作品,就沒有更多資金,令到更多人去做,其實是個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應該投放更多資源,去讓這些事發生,讓一個可能性出現,還是短視地找一個儘快賺錢的機會?我想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 林:「相對來說,我們應該鼓勵投資方,給多些機會新人。不論是幕前、幕後。當然,還是要扶著他們,因為始終經驗上的不足,是需要彌補的,但必須要給機會他們。不然我們永遠都在說青黃不接,講沒有用的,做才行。」 | |
林:「其實想入行的朋友有很多,但我覺得,必須要捱得苦,理論之餘必須要實踐。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是相關畢業,但始終,臨場表現,各樣各樣都需要前輩幫忙把關。因為我們這行有個特質,一定是主觀的,一定的,不主觀是做不了這行的。但主觀之餘,這個主觀結果是怎樣來的,有沒有客觀地去分析過,再加入一些自己的觀點,讓這個觀點更新?所以需要吃得苦看得開,我覺得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潘:「這一行跟其他行業最不同的,就是它不是一個很穩定的行業。你一定要接受到有三個月沒工作、半年沒工作,但突然之間在一個月內做了你一年的工作,這就是這一行的特質。所以你一定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才去想跳入這一行,投放、投資自己進去,這樣你才能成長成功。」 林:「我補充一點,這一行不是打工,是打仗。因為這次你做不好,下一次人家就未必願意給你機會,所以每一次都是為下一次準備。每一次都是打仗,輸了有機會粉身碎骨,做得不好就一定死,永不翻身。一定要有這個心態。是面對自己的一個奮鬥。」 | |
Photo: Sam @ MenClub.hk Video: Vincent @ MenClub.hk Wardrobe for 家棟:Agnes b(Shirt) Make Up and Hair for家棟:Jessica [email protected], Alex Chan @ projectz4/J.A.C.K.Timeless Venue:CAVE by Amazing Management Group |